技术研讨

Classic

13808605296

立即咨询

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,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,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。
公路建成通车后,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,受到暴雨、洪水、风沙、冰雪、日晒、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,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,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。因此,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,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。公路养护必须及时修复损坏部分,否则将导致修复工程的投资加大,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,并给用路者造成损失。公路维修还必须注意进行紧急服务和抢修,保持公路畅通无阻。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,公路养护还要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、构造物和沿线设施进行局部改善、更新和添建,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。
70年代以来,许多国家都把加强养护作为公路工作的重要技术政策,养护投资占全部公路投资的比重迅速增加,有的已大大超过用于修建的投资。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(PIARC)于1979年设立养护技术委员会,几年来,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养护问题。1983年在悉尼召开了第17届世界道路会议。
据中经未来网《2013-2017年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》数据显示,截至2012年,全国公路养护里程达411.68万公里,同比增长3.43%,全国公路养护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达到97.2%,比上年末提高0.3个百分点。
在“以建代养”观念统治的时代,公路养护被放在次要的地位,2006年全国公路的养护覆盖率仅有78%;随着养护不足问题的曝露,公路管理的思路逐渐向“建养并重”靠拢,养路比率一举上升到2012年的97.2%,全养路时代已经到来。但是,过去几年公路养护更多的是覆盖“量”上的变化,而缺少“质”的提高,小修小补居多而缺乏深层次的养护。“十一五”期间全国累计用于公路养护资金约为8011亿元,仅为同期新建公路投资的16.4%,不仅远低于处于后养护时期的发达国家,也低于巴西、墨西哥等其它发展中国家,养护投入中长期有巨大的上升空间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长期累积的养护需求的集中爆发将倒逼公路管理思路向“养护优先”转换,中大修和预养护等深层养护的大面积应用将迫使养护投资加速上行。